乌孜别克族婚俗

2024-10-01 8 0

  在乌孜别克族的传统习俗中,允许男子与非穆斯林女子成婚,而女子不准嫁给非穆斯林男子。青年男女结婚必须遵循先长后幼的原则。即:1. 兄未婚,弟不可娶;2. 姐未嫁,妹不可先嫁;3. 弟未娶妻,妹不可嫁人。

  亲事一般都是包办性质,先由男方父母规定对象。再请媒人正式提亲。然后举行订婚仪式。商定彩礼及其他婚典费用,一切都决定好之后再给媒人送礼,以示感谢。按照传统习惯,举行婚礼仪式。由阿訇主持,询问双方是否愿意遵守婚约,再吃蘸过盐的面饼。婚礼仪式举行之后,新娘随新郎及前来迎亲的客人去男家。

  乌孜别克族的婚礼习惯上在女方家举行。先是双方父母协商讨休钱,是说以后要是男方提出离婚而需付给女方的款项。婚礼过后,新娘亲友要 「搬新娘」,将新娘接走。新郎只有送礼,才可 「赎回」 新娘。新娘被 「赎回」 后,忌直入夫家门,须在院内架起的火堆边绕行一周,方可入室。

  传统婚礼要举行四天,第一天到女方家庆贺,费用由男方支付,晚上阿訇诵渎 《古兰经》,新娘打扮好以后,由女亲戚陪伴去婆家。第二天在男方家庆贺。庆贺次序是:第一天在女方家以女客为主,第二天在男方家以男客为主。特别是第二天晚上要揭面纱,由新娘家的女性亲戚进,一旦新娘的真面目显露于广众面前,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第三天,由新娘的父母招待客人,以示庆贺和感谢。第四天,由新郎父母款待宾客,赠送礼品,以示婚礼告罄。

  特别要指出的一点是:在迎亲、送亲过程中,常常遇到拦路、嬉戏者,这时不得生气,要用糖果食品,手帕等礼物化解、劝说。凡是来到女方家或男方家的客人,不论男女老幼,一律当作贵客招待,不得轻视、慢待。

  按传统习俗,乌孜别克妇女从结婚那天开始就必须戴上面纱 (乌孜别克语称之为 「赫瓦兰」 或 「帕兰结」,意思是将全身遮盖) 。这种面纱的脸部那一块是用马鬃织的,便于通风、透光。因此有人说,连苍蝇都很难看见乌孜别克妇女的脸。不过,现在揭下面纱的妇女已经越来越多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乌孜别克家庭很少出现离婚现象。自由恋爱婚姻的比例越来越大。乌孜别克族非常重视婚姻的稳定性,一旦缔结婚约,如果非离不可,又是男方主动提出来的,女方可带走自己的嫁妆和其他用品,取得原协商好的 「讨休钱」 才离开。若要复婚,仍要举行一定的仪式。离婚后妇女要经过一百天的 「待候期」,目的是察看她是否怀孕,待候期后则可改嫁。

参考资料:

    1. 《乌孜别克族简史》 编写组编 《乌孜别克族简史》,民族出版社, 2008 。

  2. 米娜瓦尔著 《中国乌孜别克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2-06探访 「中国贺兰砚之乡」:当 「非遗」 遇上 「创新」 尽显 「国家宝藏」 迷人魅力
2024-12-06让耳朵自由呼吸 「蒙古寝具大师」 牟春玲 「耳枕无忧」
2024-12-06非遗 | 河套草编:翩跹于指尖的精灵
2024-12-06非遗 | 火火的内蒙古 「小鹿帽」
2024-12-06非遗 |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鹿哨制作技艺
2024-12-06非遗 | 绳结技艺里的 「民族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