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撒尔嗬

2024-10-01 10 0

  亲人去世,本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伤心事,谁会在此时击鼓踏歌至通宵达旦?然而,在巴东县野三关、清太坪、水布垭等土家族聚居的村镇山寨,就有这样一种奇特的 「丧事喜办」 的民俗:在这些地方,一旦土家老人亡故,亲朋好友往往不约而同赶到孝家灵堂,参加跳撒尔嗬,借此为死者亲属排忧解愁,慰藉亡灵。人们在孝家灵堂跳撒尔嗬,一跳就是两三个夜晚,直到送亡人上山时为止。这种丧事喜办的形式,在当地叫做 「热热闹闹陪亡人,高高兴兴办丧事」 。  

  亦歌亦舞祭亡灵

  按照土家人的习俗,丧家在老人去世后,孝子首先要跪在亡者床前,燃烧一种当地制造的很粗糙的黄色草纸,土家人称之谓 「落气纸」 。在将亡人装殓入棺后,即燃放鞭炮或派人翻山越岭去告诉亲朋好友,叫做 「报信」,亲友及乡邻在得到报信后,即从四面八方赶到丧家,有的亲友乡邻要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山路,不管多晚,打着火把也要赶到丧家,土家人称之谓 「奔丧」 。前来奔丧的亲友至家,会对孝家后人说一声:「恭喜你尽孝哒!」

  孝家把灵堂设在堂屋里。灵柩前的四方桌上供奉着红色的灵牌,灵枢上铺着红色的绣花绒毯。跳撒尔嗬所用的牛皮大鼓就置于灵柩前的桌子旁边,灵柩前的空地就是人们跳撒尔嗬的地方。

  夜渐渐深了,吊丧的人们吃过晚饭后,最热闹、最浓烈的跳丧也要开场了。只见掌鼓歌师父走到灵柩旁,拿起鼓捶示意前来奔丧的客人,意思是愿意上来跳的可以开始跳了,随即擂响了牛皮大鼓,随着 「咚咚咚」 的鼓点节奏,掌鼓的歌师高声唱出了跳撒尔嗬开场的第一个曲目 「待师」——

  「我打鼓来你出台,黄花引动白花开……」

  伴随着鼓声和歌声,前来奔丧的土家汉子两人相邀上前,随着鼓点踏着节奏,自然地走到灵柩前起舞,边跳边与旁边观看的乡邻一起唱着应和:「跳撒尔嗬哎——」 。

  一领众和,边唱边舞,现场气氛欢快热烈。

  撒尔嗬是一种歌舞性很强的民俗祭祀表演活动。其舞姿刚健、古朴、豪放、粗犷,尤其是跳 「燕儿衔泥」,更为妙绝。只见一人丢一手帕在地下,另一人叉开双腿下大腰,随着鼓点的加快,双手后翘煽动双翅,嘴拢地面衔起帕子。

  「好!」 周围顿时响起一片喝彩声……

  就这样,众人且歌且舞,壮观的场面一直持续到次日天明……  

  笑对生死的人生观

  跳撒尔嗬,又称 「跳丧」 、 「打丧鼓」 。土家族跳撒尔嗬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 《隋书·地理志》 中记载的 「绕棺」 。到唐宋时期,撒尔嗬已基本定型,唐樊绰 《蛮书》 载:「初丧,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此乃盘瓠白虎之勇也。」 至元明清时期,地方史志对撒尔嗬的记载更为完备:「旧俗,殁之日,其家置酒食,邀亲友,鸣金伐鼓,歌舞达旦,或一夕或三五夕。」(嘉庆 《巴东县志》)

  用亦歌亦舞的方式悼念死者,是土家族先民巴人在长期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独特习俗,它不仅是一种民俗,也表现了巴人特有的生死观。

  土家人把丧事称之为 「白喜事」 。他们所跳的 「撒尔嗬」,歌乃高亢欢快之曲,舞系豪迈雄健之风,无悲痛哀伤之感,讲求的是 「欢欢喜喜办丧事」,「高高兴兴送亡人」 。

  这一切都缘于土家族古老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观。即灵魂不灭,生命永恒,生与死是生命存在的不同形式的自然转换,死亡是旧生命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生命的开始,生与死是人生的必由之路。

  因此,土家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是乐观的,在他们看来,人的生老病死,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从出生到终其天年老死,是顺应了大自然的规律,所以,他们称人之老死为 「顺头路」 或称 「黄金落窖」,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因此,老人去世后,为老人去世举丧,办得越热闹红火,就越是有面子、有孝心。举丧实质上成了礼赞生命、祝福新生的一种特殊的仪式。  

  立法保护撒尔嗬

  撒尔嗬这种清江流域独有的土家祭祀歌舞,虽然目前在清江流域还在传承,但从现实的情况看,流行的范围和区域正逐步缩小,究其原因,有外来文化的冲击,加之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缺乏了解和足够的认识,以至于对传统艺术不感兴趣;再就是土家族的乡民们越来越多地走出大山到外地读书、务工,传承的人群越来越少。

  1986 年 9 月,巴东县野三关镇民间艺人黄在秀和他的撒尔嗬表演队,应邀赴新疆参加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并获表演奖一等奖,从此以后,这一民间舞蹈开始由山野乡村走向大雅之堂,这也为撒尔嗬的传承推广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随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一些高难度动作逐渐失传,撒尔嗬的保护传承迫在眉睫。那么,怎样来保护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呢?目前,州及巴东县已实施了一些保护举措:在州委、州政府命名的 「民间艺术大师」 中,巴东县两位跳撒尔嗬的歌师邓习稳、黄在秀名列其中,政府每年为他们发放 1200 元生活津贴,以表彰他们为传承土家撒尔嗬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巴东县文化工作者多年收集整理编写的 《清江流域撒尔嗬》 已于 2006 年初正式出版;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巴东县在野三关镇挂牌建立传承基地,成立了 「撒尔嗬表演队」,每年有计划地培训撒尔嗬传人。目前,该镇 75 个村,村村都有人会跳撒尔嗬,全镇会跳撒尔嗬的已近 3000 人。与此同时,该县还在全县范围内对撒尔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建档,并进入数据库,以便进一步落实保护措施。

  尤为重要的是,我州充分利用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利,制定了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撒尔嗬等民间艺术给予保护,使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链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2-06探访 「中国贺兰砚之乡」:当 「非遗」 遇上 「创新」 尽显 「国家宝藏」 迷人魅力
2024-12-06让耳朵自由呼吸 「蒙古寝具大师」 牟春玲 「耳枕无忧」
2024-12-06非遗 | 河套草编:翩跹于指尖的精灵
2024-12-06非遗 | 火火的内蒙古 「小鹿帽」
2024-12-06非遗 |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鹿哨制作技艺
2024-12-06非遗 | 绳结技艺里的 「民族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