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长调民歌也需创新性传承发展

2024-10-01 7 0

  

长调歌手孟克巴特尔演唱潮尔长调民歌 (摄影:其力木格)

  原标题:蒙古族长调民歌论坛在京举办,学者认为:蒙古族长调民歌也需创新性传承发展

  2019 年 1 月 14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主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内蒙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学科调查研究」 课题组承办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论坛暨都兰长调作品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中蒙专家、学者围绕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音乐特征、保护、传承与发展的主题,阐述了音乐理论及非遗保护方面的观点,提出了有益建议。

  有学者谈及长调传承现状时指出,当前,很多中国音乐学子为了学唱意大利歌剧而苦练意大利语,但对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项目的蒙古族长调却毫无兴趣。他们呼吁,各民族音乐学子可以朝祖国的正北方看一看,这里的长调民歌是 「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 。

  「阳春白雪」 的长调面临传承危机

  「他的歌声横过草原,天上的云忘了移动,地上的风忘了呼吸;毡房里火炉旁的老人忽然间想起过去的时光,草地上挤牛奶的少女忽然间忘记置身何处;所有的心,所有灵魂都随着他的歌声在旷野里上下回旋飞翔,久久不肯回来……」

  1996 年,著名诗人席慕蓉拜访了一代长调歌王哈扎布后,为其演唱的蒙古族长调所倾倒,写下了 《歌王——哈扎布》 的赞文。

  长调在蒙古语发音为 「乌尔汀哆」,意思是长歌,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歌词内容大多为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和湖泊,被誉为 「草原音乐活化石」 。

  2005 年,中蒙联合申报的 「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三批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是中国首次与外国联合就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项目。 2006 年,长调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

  「长调是蒙古族艺术中的精品,是 『阳春白雪』 。演唱者需要很高的造诣和天赋,才能真正地融入到长调的意境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人类学学会会长郝时远对长调予以极高评价。同时,他也指出,长调的传承不能离开草原,草原生态的变化对长调的传承、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调是地球呼吸的声音,是草原的摇篮曲,是人类文明的曙光。它是蒙古族在漫长的游牧文明中诞生的生态牧歌。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长调存在的文化生态土壤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朱智忠感慨地说。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教育系声乐教师黄淑梅认为,当前高校声乐教学并不利于长调这种原生态民歌的传承。 「很多人听到我演唱长调,都会说好厉害,但从没人愿意尝试一下。他们对学院派的唱法过分依赖,对原生态的唱法不够重视。」 黄淑梅说,她反问道,「我们很多学生苦心学习意大利语,为的是学习意大利歌剧,大家何不学学蒙古语,唱一唱蒙古族长调呢?」

  长调传承方式应当 「与时俱进」

  当前,随着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非遗工作持续推进,各地对蒙古族长调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但在如何保护的实践上,还需要更多方法论上的探索。

  长久以来,长调歌曲没有文字记录,也没有曲谱,全靠长调艺人口口相传。 「传承人一般要具备天然的嗓音条件,对本民族文化有深刻的认同,跟着老艺人唱着唱着,气息就通了。」 朱智忠说。

  中央民族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拉苏荣,被誉为 「第二代蒙古族长调歌王」 。他在当天的论坛现场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示,现在的声乐训练中,「上呼吸道」「下呼吸道」 等发声方式的区分,对于演唱长调并无益处。

  然而,长调是一种演唱难度很大的民歌形式。根据蒙古族音乐家莫尔吉胡的划分,长调歌曲可以分为 4 个层级:初级曲目,较短小的长调歌曲,由上下两乐句构成的长调,如 《黑骏马》 《都仍扎那》 等;中级曲目,带有华彩拖腔的结构较大的长调,如 《走马》 《辽阔的草原》 等;高级曲目,具有共鸣、合音的多声部歌曲,如潮尔;最高级曲目,叶儿古克森唱段,无词长调唱腔,使用于器乐曲 《阿斯尔》 中。

  「长调并非自然存在和自生自灭的纯粹的民间音乐,而是在特定体制下有系统地逐步形成的歌种,其发展具备 『制度音乐』 的必然逻辑和规律。」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包爱军说。

  面对长调这样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特定形制的音乐文化遗产,与会专家认为,在长调传承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其精髓不流失,也要注重与当今时代结合,实现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

  蒙古国学者额尔敦其美格向与会学者介绍了蒙古国长调的传承经验。在她提供的视频中,学生们通过吹蜡烛的方法练习气息,用绕口令的方式锻炼舌头的灵活性。她还建议,用成吉思汗的 「千百户长」 思维来扩大长调传承范围。 「一个传承人先教 10 个苏木的老师,每个苏木的老师再回去教 10 个学生,一传十,十传百,如此扩展下去,效果一定会令人惊叹。」 额尔敦其美格说。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教授、音乐评论人乌兰杰认为,国家扶持是长调艺术繁荣的重要保证。在有关长调艺术的每个重大事件、每次飞跃中,都有着国家提倡、国家扶持的因素。中蒙两国音乐家共同演唱、研究和弘扬长调民歌,对 「一带一路」 各国人民走向文化沟通、人心相通,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论坛上,还举行了都兰长调作品集 《步伐轻快的小黄马》 首发式。都兰是中国政法大学附属学校前锋学校音乐教师、青年长调歌唱家。她在国内和蒙古国悉心学习长调多年,是年轻一代的长调传承人。她分别向中国政法大学附属学校前锋学校、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赠送了作品集。

  中国社科院蒙古学研究中心主任色音表示,今后该中心还将继续举办类似的非遗学术论坛,在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的同时,引导文化艺术界重视学术交流,提高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为 「一带一路」 建设和丝绸之路沿线地域各民族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