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铃铛舞

2024-10-05 11 0

  「铃铛舞」 主要流传在毕节乌蒙山区的彝族聚居区。彝语称 「恳合呗」 。 「恳合」,指祭祀礼仪中唱经的歌,「呗」 即跳的意思,又称 「跳脚」 、 「抄子舞」,意即通过舞蹈表演的形式加上歌师的诉唱来祭奠死者,是彝族先民在祭祀教化活动时按辈分和长次举行高歌创业公德的骑马战状舞蹈。彝族铃铛舞跟彝族其他舞蹈最为显著的共同特征是在舞蹈中,静态造型多,动态造型少,脚下的动作多,手臂造型少,且钢劲有力,连歌载舞,舞者先歌后舞,歌舞相间,舞蹈无音乐伴奏,靠鼓点及舞者摇响手中的铜铃声来统一动作,唢呐只作间隙的吹奏。通过祭祀活动,跳 「恳合呗」,唱祭祀礼仪之歌,以尽子孙之孝,祭奠逝者,安慰生者。由于彝族有婚嫁、丧葬皆歌舞的习俗,铃铛舞所表现的内容又为彝族人民传统的生产生活场景,经过艺术化处理,内容健康,风格朴实,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而得以世代相传,并保持着完好的原生状态。原始的彝族铃铛舞仅限男性演跳,表现形式雄浑悲壮、豪放粗犷,撼人魂魄,将战场上勇猛威武、彝山汉子的血性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今随着观念更新,女子也加入其中,使舞蹈更加绚丽多彩,古朴雄浑的风格依然不变,且场景不限,节日、喜庆、农闲时都可以演跳。

  赫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小组 2005 至 2006 年,全面开展普查,摸清和掌握铃铛舞的分布、渊源、流派等情况;2006 至 2007 年组建村寨表演队,在民间推广铃铛舞,通过展演、比赛等方式,使其源远流长;2007 至 2008 年在彝族居住聚居区中小学校推广铃铛舞,使之作为乡土教材的一个内容,得以传承发展;2008 至 2009 年,通过整理、制作、提升,将其推向外界,使铃铛舞在一定区域内家喻户晓;2009 至 2010 年,将铃铛舞及其附加的一些旅游产品通过音画手段将其作为文化产品推向市场,使这一内蕴深厚的古老传统舞蹈得以发扬光大。彝族民间歌舞虽博大精深,但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铃铛舞也受到了时代的冲击,面临逐渐淡化消隐的濒危状况。

  2005 年,赫章县非遗工作全面展开, 将赫章彝族 《铃铛舞》 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 年,赫章彝族 《铃铛舞》 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编号:Ⅲ-69

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赫章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