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烟盒舞

2024-10-05 7 0

  石屏彝族烟盒舞又称 「跳弦」 、 「垄偬」 等,是云南彝族支系尼苏泼的一种群众性民间舞蹈。流传于滇南个旧、石屏、建水、蒙自、开远、通海、元江等地的彝族聚居区,元明时期趋于成熟,清代和民国时期达到鼎盛。舞蹈时,因每人两手各拿一个竹或木棉蝗烟盒弹跳起舞而得名。彝族亦称烟盒舞为 「跳弦」 、 「跳乐」 、 「跳三步弦」 等。彝族人民极为喜爱烟盒舞,不论小孩和老人都爱跳。

  彝族烟盒舞包括正弦和杂弦两部分,形成了山区和坝区两种风格和多种流派,舞蹈套路多达 220 套,目前仅搜集整理 117 套,其中正弦 62 套,杂弦 55 套。其舞蹈形式有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等,舞者手持旧时盛火草烟的圆形木制烟盒,在四弦的伴奏下,弹击盒底击节作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石屏彝族烟盒舞个性鲜明,技巧多样,著名的技巧动作有 「仙人搭桥」 、 「蚂蚁搬家」 、 「倒挂金钩」 等。这种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既可健身又可怡情,动作流畅潇洒,极富艺术感染力,深受群众喜爱,传播范围遍及城乡,现已发展成为集歌、舞、乐、竞技于一体的综合性舞蹈艺术。

  烟盒舞作为滇南彝族最具特色的一个舞种,以独特的舞蹈语汇展现了彝族的历史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领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丰富多样的舞蹈套路和深邃的舞蹈内涵表明彝族人民出众的舞蹈创作才能和艺术领悟能力。烟盒舞通过头、脚、身、手、腰等各个身体部位的巧妙运用,以优美的舞姿形象地表达了彝族特有的审美趣味,同时下腰连环翻滚等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烟盒舞的人文环境发生巨变,传统的 「吃火草烟」 习俗已经消失,烟盒舞出现风格单一化、内涵浅显化的趋势,亟待抢救。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 年 5 月,彝族烟盒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Ⅲ-37

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